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3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30件、政协提案188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政府作风持续改进,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氛围更加浓厚。

大疫如大考。我们在大疫中牢记初心使命,锤炼过硬作风,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东风公司、广西人民、北京各界、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鼎力支持,广大干部、公安民(辅)警、无数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倾情支援,全体市民邻里相助、坚守抗疫,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奏响了一曲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赞歌。罗杰、钟森、刘振伟、石明、江世娥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市公安局、市疾控中心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在这场抗疫大战中,海内外十堰人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了不起!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答卷。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委员,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的所有人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十堰发展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经济外向度不强,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总体偏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专业能力不足,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有待提高。受疫情冲击影响,去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多负增长,“十三五”规划的少数指标没有完成。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积极作为,努力做好工作。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四五”时期,我市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果为全市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为全市更大力度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好条件。同时,我市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叠加,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通过了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市未来五年和二〇三五年发展蓝图。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发展定位,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走在前列,致力于建成“两山”实践创新先行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和“襄十随神”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代汽车产业制造重地、文旅康养休闲胜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奋力“争当标兵、走在前列、开创新局”。

未来五年,我市经济总量加快向3000亿元迈进,“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营商环境力争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两山”实践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我们将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三大战略”,推动市场主体、县域经济、基础设施“三大突破”,实现营商环境、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三大提升”。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坚持全域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 “一核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区域发展布局。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打造汽车“智造”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科教人才中心、文化医疗中心,力争中心城区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推进“两带”建设提档升级,以丹江口、郧阳、郧西为重点,建设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和产业带、文化带、旅游带;支持房县、竹山、竹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城乡协同和乡村振兴之路,打造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双翼”。坚持点面支撑、全域发力、多点联动,推动县域经济大突破。“十四五”期间,县域GDP、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