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东风商用车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支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检测设备共享平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推进企业上云,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供应链服务企业10家、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5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以上,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三)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定期核查、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加大产业帮扶,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易迁后续扶持,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16.9万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强农计划,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新改建基地15万亩,扩大柴胡、连翘等道地药材,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和油橄榄等木本油料规模,推动茶叶、柑桔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茶叶、食用菌等产业集群。支持房县、竹山、竹溪、郧西巩固烟叶产业,支持丹江口创造性发展雪茄烟叶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新希望、正邦、东方希望养殖加工等项目,力争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0家,培育“两品一标”产品10个以上,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00亿元。抓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动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分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环丹江口库区乡村振兴试验区、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竹房乡村振兴示范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2500公里、危桥143座。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等治理和修复。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的美丽乡村。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乡村覆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解决好改革遗留问题。深化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建设。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强化农村人才和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品质和能级。继续推进管廊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市政道路“微循环”、无障碍设施改造,大力发展街头游园、山体公园等公共绿地。启动浙江路延长线、朝阳南路改线、航空路跨东风大道高架、双高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力争航空路、三峡路建成通车。抓好249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强化城市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持续开展城市功能补短板行动,加快过街天桥、农贸市场等便民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化拉练巡检,加强考核激励,鼓励各县市区比拼赶超、争先进位。发挥重大产业基金作用,加快壮大县域产业集群,支持丹江口水资源产品加工产业园、郧西绿色板材加工产业园、竹山卫浴汽配产业园、竹溪精细医药化工产业园、房县纺织产业集群、郧阳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力争县域GDP、县域工业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

——加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县域资源整合水平,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深入开展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以县为单位、乡镇为主体的美丽城镇建设,加快补齐公共环境、基础设施等短板,力争所有乡镇达到基础型美丽城镇标准。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