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展望未来,一个综合实力更强、创新动能更足、城市品质更高、生态环境更美、市域治理更优、人民生活更好的现代化宜昌,必将以崭新姿态屹立于长江之滨!

三、2021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我市加速疫后重振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喜迎建党100周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前提是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我们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以严防输入为重点严防反弹,全面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常态化监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防控举措,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我们将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发展硬核支撑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做大做强。加快推动龙头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和产业基地3家。促进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新增在孵企业200家以上。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培育、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青年人才后备库、技能人才培育库。系统谋划、协同用力,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向企业选派“发展顾问”“科技副总”。深入推进大学生在宜就业创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着力解决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创新投资转化联盟,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40亿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支持西陵创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枝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加强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坚持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绿色制造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认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编制“四基”创新突破项目库,推动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启动新一轮技改行动,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50%以上。加快建设枝江、宜都化工园区,着力引进跨国龙头企业,培育国际一流化工产业集群,打造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样板。加快推进15家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巩固提升“关改搬转”成果。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加大头部企业和终端产品企业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支持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实施进口替代。精选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力争打造2个行业级、4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依托龙头企业组建白酒研究院,振兴宜昌白酒。加强标准、专利、计量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