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坚持塑形铸魂,彰显城市人文魅力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机制,推动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支持当阳、远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三村四美”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果。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常态化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三峡工程博物馆布展开馆。把更多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支持秭归、长阳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文物古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万里茶道”“关圣文化史迹”申遗。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建设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办好市第六届运动会,筹备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省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

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体商旅融合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乐器珠宝制造、文化装备制造、文化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环南历史文化街区、长江国际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宜昌文化新地标。发挥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引导作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组建宜昌演艺集团。统筹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等活动。

(九)坚持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5%以内。加大对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支持和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深化职业技能培训,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保覆盖面。全面做实医保市级统筹,引导发展商业补充医保。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流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优化使用政策,支持发展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健全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实施城区重点区域散葬坟墓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市殡仪馆迁建。

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擦亮高中优质教育品牌。支持三峡大学“双一流”、三峡职院“双高”建设,确保湖北航空学院建成开学,开工建设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转设新校区,加快打造科教城。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办好特殊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大名师名校培育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

全面推进健康宜昌建设。加快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加强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加快推进鄂西南(宜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公共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实施定向委托培养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工程。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医养改革试点,大力推广养中办医、医中办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模式。加快市儿童福利院迁建、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建设。稳步扩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推广“双基强化、三治融合”经验。提升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推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化常态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信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深化平安宜昌、法治宜昌建设,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实施“八五”普法。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实现“一无四降”,争创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统筹做好援藏援疆、民族宗教、政策咨询、机要保密、史志编纂、机关事务、人防、气象等工作。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