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

荆江两岸涉及湘鄂两省五市,交界水域多。省内,荆州与宜昌、咸宁、武汉江段相连;省外,荆州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交界水域160公里。

水域长、牵涉面广、管理手段不一……开展长江大保护,先得统一“步调”。按照中省战略部署,长江大保护工作在全流域推进展开。

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一场荆江保卫战,就此打响——

2018年7月13日,荆州市委、市政府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下设16个专项战役指挥部,推进战役全面展开。

2018年,荆州市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2019年9月3日,荆州正式启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促进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2022年5月,荆州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

“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的实施,标志着长江大保护从理念落实到行动,从单一污染防治向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变。”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顾文俊说,2018年是荆江系统性治理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年。

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30年,两鬓斑白的顾文俊,是荆州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中的骨干力量之一。

“此前,长江环境保护更多是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如今,长江大保护职责细化融入到各职能部门,社会共治形成合力,更利于拔钉清障攻坚克难。”在顾文俊看来,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的16个专项指挥部,犹如16支利剑,需自我发光、各显神通。

2019年8月,骄阳似火,江面如镜,水气蒸腾,热得人喘不过气。

荆州开发区,沿着江堤,荆州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卢文平,带领同事一路查找入江排污口,汗湿的衣服黏在背上,豆大的汗水不时顺着黝黑的脸往下淌。

“无人机空中查一遍,人得沿江走一遍,这样心里才踏实。”荆州岸线“九曲回肠”,为将入江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卢文平常用笨办法。

入江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长江的最后一道“闸口”。2019年初,生态环境部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2021年推进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和63个地市全面启动长江流域排污口整治,着力“查、测、溯、治”,长江中游城市荆州位居其中。

查治污染源头,是保护长江“源头”。年底“交账”,卢文平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跨江堤、爬土坡、蹚江渠,鞋子磨破了,也不放过一个排污口。

2021年,卢文平和同事全力配合生态环境部核查排污口点位1824个,对每个排污口“建档立牌”,制定“一口一策”整改方案,2025年前全力推进排污口整改全面完成。

漫步荆江风情带,曾经遍布岸畔的入江排污口被取缔,深入长江的污染源被一一斩除。

沿江溯源,通达长江的河湖也需精心呵护。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7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维护河流健康的总号令。

2017年,荆州全面推行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4132名河湖长上岗。2018年,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动河湖长制纳入市、县两级党政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层层压实,严格奖惩兑现。

长湖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跨荆州、荆门、潜江3市,是湖北省第3大天然淡水湖泊。昔日,湖内围网、湖边餐饮,水质一度降至劣V类。

忧心长湖水质,从小在湖边长大的沙市区锣场镇向湖村党支部书记高万才,对“湖长”这个差事尤其上心。无论日晒雨淋,每天巡查一遍所辖长湖、八支渠、围河等湖段河段,是他担任村级湖长后的“必修课”。

打捞水葫芦水花生、清理断桩、取缔餐饮船只、巡查非法围湖造田……眼看着长湖水面不断干净、水质不断清澈,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筑巢,高万才心里犹如吃了蜜。

“管理员,刚刚长江大桥附近漂来了一只死猪,可臭了……”2019年9月初的一个夜晚,接到举报电话,长江岸线管理员姜大军拿上工具就往荆江大堤上赶。

江风习习,夜色沉沉。这黑咕隆咚的怎么找?问题不过夜,打着手电也要找到!姜大军和同事谢勇、张世忠沿江快速搜寻、打捞,对顺江而下的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自从名字、电话、承诺“亮”在了“长江岸线管理员党员示范岗”上,姜大军常常接到市民举报电话,一个电话就能将他从被窝“叫”到江堤。

“这事总得有人做,做了就得做好!”没有大事,琐事一件接一件也耗精力,累时,姜大军自我安慰:“我守护的,可是长江母亲河,职责神圣着咧!”

16.18公里,是长江荆州段松滋涴市管理段的长度,印下了54岁的袁中国从青葱到白发的足迹。

清晨6点半到岗,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岗,每天巡堤2公里,冬天徒步,夏天骑摩托,这位工作36年的河道老兵从不言苦。不仅管岸线,也管防汛值班、堤面维修、除杂保洁、哨所管理、堤坡整修、林木抚育。袁中国一个人,硬是将负责的近80亩林木种苗培育成了全市的观摩示范林。

“就守长江一辈子,我现在还年轻着咧,要一直干下去!”如今的老袁,正在学习岸线巡查APP系统等“高科技”,他要苦练本领,跟上时代脚步,保障巡查河段尽在掌控。

2018年10月,荆州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原长江河道堤防管理员“变身”长江岸线管理员,既巡查长江沿线水体、堤防工程、洲滩禁牧、水域禁渔、非法捕捞情况,又监督长江岸线违法建筑物、固体废物污染、绿化等情况。

荆州长江干流岸线623公里,如今,由572名长江岸线管理员守护。每隔1至2公里,就有一名“姜大军”“袁中国”。

增绿

从“捕鸟大王”到“鸟保姆”,张圣元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今年64岁张圣元,个头不高,头发花白,朴实憨厚。从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阳柴湖示范区协管员任上退休多年,他不用常驻湖区,但黝黑的皮肤本色依旧。

退休在家,张圣元依然牵挂洪湖保护区的野生鸟类。闲时就爱跑湖区去看看。珍藏在身边的巡查日记,记录着他的生态环保故事。

“洪湖两米深的水却清澈见底,渴了能直接喝湖水,大雁、野鸭飞起来能把天遮着!”张圣元至今记得,儿时一个猛子扎进洪湖抓鱼,拿着弹弓打鸟的趣事和快活。

常年生活在湖边,渔民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练得一身猎鸟捕鱼的好功夫,也成为洪湖远近闻名的“捕鸟大王”。

镇里招募志愿者守护自然保护区,听后,他主动报了名。

“我们招志愿者,你一个打鸟的,来捣什么乱?”

“我不打鸟了,我想当志愿者。你们就让我试试吧,干不好,我走!”

2004年2月起,46岁的张圣元成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阳柴湖示范区的一名协管员,驻点保护野生动物。放下猎枪,带起袖章,张圣元把家搬到了阳柴湖水上监测站,成为了一名“鸟保姆”。

一艘小船、一台望远镜、一个日志本……一年365天,张圣元与鸟为伴,划着小船日夜在保护区巡查,防范猎鸟、观察候鸟、记录水鸟种群数量,还专门购买了鸟类书籍钻研学习,乐在其中。日积月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成了环保宣传员,外出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16年如一日的坚守,“老张的故事”被编入了全国未成年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教材《美丽洪湖我的家》。

2008年,张圣元当上了奥运火炬手;2019年,他站在了第五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颁奖台上。

弹指一挥间,荆江两岸,沧桑巨变。

沿江岸线上,工厂、码头、居民区陆续搬离,只留下一地斑驳的江岸,空阔寂寥的滩涂。长江岸线复绿、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长江流经荆州483公里,全省岸线约一半在荆州,造林任务占全省70%以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桑运昌说,2018年,荆州市提出“水乡林城,生态荆州”规划定位,率先在全省打响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但工程大、经费有限、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等问题,都是荆州长江岸线生态复绿面临的严酷现实。

芦苇深处里,芦花白如雪。以前,长江岸线滩涂地随处可见大片人工种植芦苇,每到秋季,连片的芦花随风飘摇,清雅飘逸。然而,在桑运昌眼中,美景之下的淤泥里,大量的高浓度化学肥料、含磷超标的除草剂、高效杀虫剂蛰伏着,等待雨水冲刷流入长江。

改苇植树,林业部门下定决心,引导种植户们放弃芦苇,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种植耐水乔木杨树。但芦苇荡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植树造林带来巨大的挑战。桑运昌记得那时的场景,“滩涂淤泥多,穿靴子下去没办法挖坑,靴子里弄得不是水就是泥,工人们就赤脚下地干。遇上寒冷天气,种一棵树的时间,脚都会冻得没有知觉。”

有些芦苇种植户犹豫不决,工作人员上门算细账:树木长成后,承租户每亩地最终收益近5000元,而栽树成本每年不到20元。这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保护环境,种植户解开了心结,改种树木。

艰苦的环境没有让植树造林的干部群众退缩,点“绿”成金,让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愈发高涨。植树造林队伍一步一个脚印,一排排,一行行,造就了郁郁葱葱的万亩林海。2019至2020年,荆州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07亿元,撬动民间资本25.6亿元,推进长江岸线造林绿化;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连续两年被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指挥部评定为“优秀”。

2018至2021年,荆州市共完成造林150万亩,其中,长江两岸造林69.7万亩,精准灭荒1.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5.95%提高到36.69%;辖区内长江两岸基本实现应绿尽绿,形成荆江沿线连续完整、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廊道。

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波碧水入城来。推窗见绿,出门见绿,绿随河走……绿色,正铺就荆江两岸的多彩生活,成为荆州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底色。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